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实施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对转变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绿色保障房工作,并同时发布了《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明确各地依此研究制定本地区的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政策,做好技术指导工作。据悉,这也是我国首部关于绿色保障房的国家级技术文件。
“《导则》在制定过程中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研究,系统分析了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研究并创建了适合我国发展模式的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体系。”该《导则》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专访时介绍,《导则》从基本原则、指标体系、规划设计、施工建造技术、产业化技术、实施保障与产业化推进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指导,将为绿色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实施保障。
应运而生
填补了绿色保障性住房领域的空白,并注重技术可实施性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得到很大发展,而在保障性住房领域则相对较少,保障性住房建设也缺乏全国性的绿色技术指导文件。
而这种空白的状态在今年得到了改变。“按照去年国家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整体部署和要求,绿色保障性住房的技术导则编制工作也随之启动。”刘东卫表示,与商品相比,保障性住房建设有着许多自身的特点。保障性住房以绿色建筑技术为导向,避免使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落后技术,可以加快绿色建筑适用技术的集成推广和应用。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有效提高住房的安全性、健康性和舒适性,全面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质量和居住品质。为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部门制订了本导则。
《导则》汇集了国内绿建和保障房前沿专家进行攻关编制,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担任主编单位,总计共有20家单位参与了编制。“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各不相同,为了让《导则》更具普遍指导价值,课题组成员以大量实地调研工作为基础,确保内容可指导不同气候区、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进行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刘东卫表示。
引领转型
提出了绿色保障性住房体系化技术,强调产业化技术的保障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显示,《导则》共有八大项,其中强调了绿色保障性住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研究和制定了绿色保障性住房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绿色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建造施工和产业化等技术要点。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促进和规范绿色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导则》制定了衡量建设标准的指标体系和体系化技术。该指标由七类指标构成,还特别专项设置了产业化技术指标和体系化技术。为大量、快速的住宅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从根本上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
“设置产业化技术专项是为了在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进产业化技术,转变保障房建设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刘东卫对此深有感触,传统非产业化建设模式不仅存在不环保、工期长、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一些项目的建设还会因为成本限制加上赶工“交差”,造成质量瑕疵。如果能采用标准化产业化方式进行设计建造,不仅更容易实现节能环保等绿色目标,还能有效控制建设质量和居住品质,产业化技术非常适合在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广。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