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7日,机关党总支组织机关四个党支部的45名党员前往四川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阆中红四方面军革命纪念馆,开展“追寻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红廉教育活动。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是新中国首任纪委书记,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作出了卓越的开创性贡献。
朱德同志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1976年7月6日逝世。故居纪念馆大门正上方悬挂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馆名。纪念馆占地27亩,分为三大展区,里面陈列了朱德同志大量的清正廉洁和开创新中国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实物、图片、影像资料等。
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给他改名为“朱玉阶”,希望他往后用功读书,要像玉石那样洁白做人,立志沿着玉石砌成的阶梯,步步登高。1909年初春,朱玉阶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改名字为“朱德”。从此,他为寻求救国真理远度重洋,成为职业革命家,从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反动势力的第一枪,到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最后到延安、北京,成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功勋卓越的共和国元帅、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
朱德酷爱兰花,崇尚简朴。在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中,他如同兰花一样,“纵使无人欣赏,依然向地自寒芳”。他一生中过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生活,贴身穿的浅蓝色丝绸面的丝棉袄裤,不知穿了多少年,袄裤面已完全破烂,补丁挨着补丁,一直舍不得丢弃,年年外边罩一套制服穿着过冬,直到1960年棉衣实在无法再补了,才换了一套新的。他的一套灰色哔叽料中山装,两只袖子已经磨得破烂不堪,不能再穿了,但他仍坚持要穿。服务员补好衣服后,他很满意,高兴地说:“衣服不怕它破,破了可以补上,洗得干净,这样穿有什么不好?中国人、外国人看了都好嘛!我们共产党员就是要带头艰苦朴素,做出榜样。”
在解放后的三年困难时期,朱德对自己的生活要求更严了,减少了粮食定量,一般不吃肉食,并反复对大家讲:“我们这些人过去都是农民,是吃粗粮、小青菜长大的,身体也很健康。现在国家经济困难,人民生活艰苦,我们要想到全国人民,要同他们同甘共苦,节约一点是一点,绝对不能铺张浪费。”朱德真正做到了同全国人民一道节衣缩食,共渡难关。
朱德同志的丰功伟绩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作风,成为共产党员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参观学习过程中,许多党员在听到朱德俭朴的生活故事时,为之动容、默默抹泪;有的党员同志在吃饭时,自觉进行光盘行动。
途中,大家还参观了位于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的红四方面军革命纪念馆和位于阆中的红军烈士纪念园。
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川北军事要塞剑门关,红军血战剑门关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是红四方面军的著名战例之一。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示红军在剑阁发生的一些革命斗争和所留下的革命文物,第二部分是观看红军攻克剑门关的战斗场景。
阆中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之一。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3年,2.3万多名阆中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在册牺牲的红军烈士有7790名。红军烈士纪念园收藏展出红军烈士文物400余件,分为嘉流击楫区、星火燎原区、山河铭义区、金戈岁月区、碧血千秋区和英烈园等“五区一园”。
通过参观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阆中红四方面军革命纪念馆、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党员的灵魂受到了熏陶、思想受到了洗礼、党性得到了锻炼。纷纷表示,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国家欺凌霸势,意欲封锁、打压中国发展的情况下,要弘扬先驱冲锋陷阵、舍身取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头弘扬老一辈革命先烈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和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的生活作风,为党的事业和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陈练斌 陈争向)